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習近平同誌強調,要讓每一個幹部牢記“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領導幹部要心有敬畏,不要心存僥幸😜。
“伸手必被捉”的道理人人都懂,但要想讓人們心有所畏、行有所止,還得讓紀律成為“帶電高壓線”,讓“伸手必被捉”成為一種常態。
現實生活中☝🏿,因一頓奢侈公款宴請、一句雷語、一次公款旅遊、一個“紅包”被糾被抓的事🔱,正在不斷發生👳🏼。
然而🙅🏻♂️,對那些“伸手的人”被捉,總有人會說🤸🏿♀️,“太嚴了”、“官不好當了”,甚至還有人提出“當官危險”,以至於矯情地“要辭職,脫離公務員隊伍”。懷有這種認識的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有一種“當官優越論”👷🏽♂️、“當官特權論”,即當了官📕,就可以違反紀律、為所欲為,即便“伸伸手”也不應處理得那麽嚴厲。
有這種思想的人必須警醒了🧑🎤。在一個法治文明的社會裏,決不允許“權大於法”、“我就是法”的存在。不管是誰,“伸手”就當被捉👌🏼,當官就要把權力關進“籠子”🫲🏼,就要接受監督◀️、受到約束,就要有一種危機意識、一種憂患意識。
也有人會認為🎅🏽,法不責眾👨🦼,集體違紀、集體腐敗就不會有事。有這種想法的人,必須清醒了🚎。前不久,黨中央堅決果斷查處了衡陽破壞選舉案,500多名人大代表被依法終止資格。這一事件清楚地告訴我們:“破窗效應”的漏洞堵住了,“法不責眾”的慣例沒有了🔑📓,反腐敗的“零容忍”說到做到👩🏻🚒。
還有一種人,對類似劉誌軍那樣的“老虎”被抓🦹🏿♂️,不是歡呼反腐的力度🥃👩🏽⚕️、法治的力量,而是為那些“老虎”叫屈🧑🏻🦽➡️,說他們有“政績”、“幹事才會出事”🧖🏼♂️。此種論調,實則可悲。古代就有“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何況現在🥄!
在共產黨的歷史中,功過相抵的事從未聽說。延安時期ℹ️🧙🏽♂️,正是我黨用人之際💇🏽,走過長征🖍、當過旅長👨🦽♌️、時為抗大六隊隊長的黃克功🛌🏽,因為犯罪,照樣被抓,一樣伏法🧜🏿。新中國成立不久,高級幹部劉青山、張子善貪汙腐化🙏🏽,同樣受到黨和人民的審判👨🏽。這些人哪一個不是槍林彈雨中走過來的👩🏽🍳,哪一個不是大功之人!
有些人不明大道🙋🏻♀️、不懂常識🗡🐈⬛,認為“伸手也未必會被捉住”,一方面是低估黨中央抓作風👩🏼🚒🐫、反腐敗的決心,另一方面是官本位思想嚴重,認為自己權力大🕰,即使犯點事,也會逃避過去。這樣的想法早就行不通了🧑🏼🚒。如今🏉🩰,隨著糾“四風”的力度越來越大👾👨👦👦,隨著“老虎”“蒼蠅”一起打的攻勢越來越強,隨著各種規章製度的約束越來越嚴🕊,“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事每天都在發生。奉勸那些想打“擦邊球”🧚🏽、搞“下不為例”的人,滅掉念頭🛑、堅決收手,決不能公私不分、以私害公了,決不能亂花公款🚐、公權私用了🔩。否則🧑🏽🎤,被抓被糾的事就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我們常說💜☸️,讓黨員幹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各級執紀執法部門積極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辦事,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黨紀國法沒有例外🤴🏿,堅持“零容忍”立場和全天候高壓🦹,言必行、行必果🔑,有紀必執👱♀️、有違必糾🏊🏼♀️,發現一起、查處一處,不留死角盲區、不搞法外之地🦘,真正讓“老虎”“蒼蠅”無處容身,讓“伸手必被捉”成為一種常態,一種習慣。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發布時間👱🏼♂️:201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