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情和面子套牢的人生
——浙江省金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原二級巡視員陳曉
嚴重違紀違法案剖析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曾撰文指出🦎🔞,黨的幹部都要有秉公辦事、鐵面無私的精神🧎➡️,講原則不講面子、講黨性不徇私情。黨的幹部要廉潔從政,正確認識並處理“人情”“面子”問題至關重要,不能為“人情”而徇私,講“面子”而廢公,否則必將丟了理想信念🧛🏿🍒,最終墮落為黨和人民的罪人。本期講述了浙江省金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原二級巡視員陳曉被人情和面子套牢的人生✩,以資鏡鑒👭。
陳曉▶️,1963年出生,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工作。曾任浙江師範大學團委副書記、團委書記,後從政轉任多個職務,在金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二級巡視員任上落馬。
2020年6月🏘,陳曉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同年4月12日,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以受賄罪判處陳曉有期徒刑七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六十萬元;對陳曉違法所得予以沒收,上繳國庫。
“人情往來”遮蔽雙眼,把節日異化為“收禮節”
“一點小心意🤸🏼♂️,請您收下🗽。”2020年的一天,陳曉在某會議現場遇到了同來參會的企業代表,也是他相識多年的“老熟人”——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葛某某,幾句寒暄過後,葛某某便“直奔主題”,悄悄給他塞了一張價值4000元的購物卡,他不以為意,隨手收下。而此時,距離他向省紀委監委提供虛假說明僅僅過去不到一個月。
“我不知道每日都關註本地新聞的老父親,聽到我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後是什麽感受。我對不起他的叮囑😆📜,更對不起組織啊!”如今👨👨👦👦,身陷囹圄,陳曉早已沒了往日的意氣風發👸🏿。
少時的陳曉聰穎勤奮☝🏽,從金華市磐安縣一個偏遠山區的農村娃🐒,一路成長,27歲便成為全省高校最年輕的正處級幹部🙆🏽♀️。
1996年,33歲的陳曉迎來人生的一個轉折,這一年💪🏼,他走出象牙塔🦀🛌🏽,從高校來到地方,擔任金華縣副縣長🐅,走上從政道路。
不論是家鄉的父老鄉親,還是一路相伴的師長學友♗,都寄予陳曉殷切期望👨🏻🏫。已經退休的父親常常給他寫信,希望他能做個好官👳🏽♂️、清官🈷️,還把在報紙雜誌上看到的關於廉潔從政的文章剪下來👈🏼,寄給陳曉警示學習。
“一開始我暗下決心,要對得起組織🫗、對得起父母,做一個正直、廉潔的人💠。”陳曉在懺悔錄中提到,當第一次看到拜年的禮品中夾帶有現金時👨🏻🎨,他斷然退回;當第一次在出差的飛機上,有人把銀行卡往他衣袋裏塞的時候,他也很不客氣地拒絕🤽🏿。然而,慎始易👩🏻🦳,慎終難。陳曉的蛻變源於其對“人情往來”的誤解,對小禮小節的輕視。
愛交朋友🤦🏼,會交朋友,是周圍人對陳曉的評價🤱。當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多,在“有心之人”三番五次的追捧圍堵下😘💁🏻,陳曉漸漸淪陷了。
“想想人家也算是一份心意🫰🏼,我總是拒絕就是不給面子,不近人情了🤦🏻♂️,弄不好還要對我有意見,不利於工作開展🎲。”很快🛥🦹♀️,陳曉為自己找到了借口,在矛盾和忐忑中第一次收下了他人贈送的貴重物品。
常言道📎,朽株難免蠹🌙,空穴易來風😼。理想信念不堅定🤽🏿♂️,就會經不起誘惑而誤入歧途🧑🏻🤝🧑🏻。對陳曉而言🧛🏻,人情往來中的“越線”,亦反映其思想蛻變的過程👵🏻。
一方面🟧,怕駁人面子,搞僵人際關系;另一方面,陳曉又以“人情往來”為幌子,為自己權錢交易的腐敗行為蓋上“遮羞布”🛒,從開始時的提心吊膽,到後來的心安理得🧑🏽🎨、麻木不仁🍬,人生觀、價值觀隨之扭曲🏝。
在春節、端午🧌🍷、中秋等節點,陳曉愈加瘋狂,對送禮者來者不拒,活脫脫把這些節日異化成了自己的“收禮節”🧞♂️。
春節,本是探親訪友🏊♀️、互贈祝福的傳統佳節,然而陳曉家中擠滿的都是前來送禮、勾兌利益的人。
2010年和2011年春節前🤑,東陽某置業公司老板李某某接連兩年登門拜訪,為陳曉送去20萬元銀行卡和20萬元購物卡;2012年至2019年每年春節前後,金華某廣告公司老板陳某某、浙江某控股集團法定代表人潘某都不約而同地每年給陳曉送去3萬元現金紅包,並將此變為“約定俗成”;而浙江某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程某,更是自2010年起🎼,每年過節都為陳曉送去加油卡或購物卡🤟🏿,十年風雨無阻不曾間斷,以期實現長期的“感情投資”……
1萬、2萬🧑🦽、3萬,看似是個小數目🦤,但積少成多,十余年下來,陳曉收受的賄賂已十分驚人,但他卻熟視無睹,認為這些都是應當的🧗🏻。
與此同時🗺,“善解人意”的送禮者,紛紛挖空心思打聽陳曉的喜好,以各種由頭送出珍貴的禮物。知道陳曉不抽煙🎵,送禮者們便專送茅臺酒🤴,金華某房地產有限公司原項目負責人羅某某,為了謀求陳曉的幫助👨👩👧🧑🎄,向陳曉送去10張共60瓶茅臺酒提貨券👨🏼🍼,陳曉均予以收受。
“那一箱箱茅臺酒🍚,就如一塊塊碩大的石頭🚶🏻♀️➡️,壘起了擋在我人生道路上的道道圍墻;那一張張購物卡,仿佛是張牙舞爪的巨鏟👨🏻🦯➡️,正在挖空我脆弱的人生堤壩。”陳曉懺悔道。被留置後,當審查調查組將查獲的贓款贓物展示在陳曉面前時🏊♂️,他竟不敢正視,嘴裏喃喃道🧔🏼,“真是罪孽深重”。
為求“好名聲”亂開口子,貪慕虛榮不知被圍獵
“我在人前人後都十分註意自己的口碑🧼,希望能有個好名聲。”一路在褒獎聲中成長的陳曉🃏,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因此,當陳曉做出了一些成績🏇🏼,在人們的誇贊聲中✭,他便飄飄然起來🪨。他表面不露聲色❤️🔥,心裏卻驕傲自滿🍆,認為這些都是自己的功勞。慢慢地,他對“名聲”的追求也變了質……
長期處在領導崗位🙆🏽♀️,找陳曉辦事的人不在少數。面對這些不正當的請求,他不僅沒有嚴加拒絕🌻,反而“樂於助人”。他自大地認為🙁,自己一個電話、一個招呼或者是一次協調會,就能幫助解決別人“天大的麻煩”,順水推舟🏃♀️➡️,舉手之勞,還能體現自我價值,何樂而不為。
於是,為了追求“好名聲”🫃🏽,陳曉利用職務便利🧕🏻,把本不該開的口子開了,本不該行的方便行了。每每聽到請托人“為人熱情熱心、肯幫忙”等等稱贊時,他心裏更是沾沾自喜,虛榮心得到了極大滿足。
為了能和這個“肯幫忙”的領導建立關系,更有不少老板🧔🏻,挖空心思、拐彎抹角🦾,通過陳曉的身邊人牽線搭橋。
東陽市某汽車銷售公司實際控製人張某某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為了改變一塊工業用地的性質,張某某想方設法、幾經輾轉,找到了陳曉的老鄉兼高中🙏🏻、大學同學陳某某,請他出面“做媒人”。
面對多年哥們請托,陳曉自然十分熱心💆🏿♀️。“當時我同學告訴我幫的這個人是他的親戚👨🎨,我知道這是假的,他就是牽個線😵、搭個橋,但我也不想落他的面子💂🏻♀️,還是幫他審批通過了🏄🏽♀️。”陳曉說🧺。
得償所願的張某某沒有含糊,立即通過中間人給陳某某打去一筆巨額“好處費”👨🦽🚣🏼♂️。而陳某某更是直接買來一輛價值38萬元的轎車🛟,以借為名送給陳曉的家屬使用。後來,他又為陳曉另外支付了部分家庭住房裝修款22.44萬元,老同學之間的情誼變質為赤裸裸的利益輸送。
知道陳曉“好面子”“言出必行”後🧛🏻♂️🍴,各路老板、“朋友”紛紛近前貼身🌱👊🏻,各顯神通進行圍獵。陳曉要購置紅木家具,便有老板以極低的價格向他出售🎮,後經認定♻,該套家具的市場價格為他支付的近2倍;他要裝修排屋⛄️,一批地板墻磚、衛浴潔具等裝修建材便由老板貼心送上,據辦案人員介紹,該批建材的市場價達35萬余元;他兒子要出國留學🌟,消息靈通的老板們便紛紛以“留學花費大”為由🧑🏼🎓,送來好處費,累計高達82萬余元……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些動輒送給陳曉數萬元好處的人⛹🏿♂️,在土地供應、土地用途改變、項目推進、子女入學、案件處理等相關事項請托上,亦得到了他的關照🚵🏼♀️👮。
“我能到廳級幹部的位置,是組織的提攜,而我卻錯將權力視為自己謀利的工具,犯下大錯🔧。”陳曉懺悔道。直至被留置後,他才終於看清👩🏻✈️,拉攏不是友誼,公權不是私權,熱熱鬧鬧背後,只有殘酷的利益算計,脈脈溫情下,布滿了重重的貪腐漩渦,而這樣的醒悟卻來得太晚。
左手借款右手放貸,違規生財賺得“盆滿缽滿”
“糊塗,黨紀國法是不可觸碰的紅線、底線🕚、高壓線,作為黨員領導幹部💧🏀,陳曉本應帶頭遵紀守法,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但他一方面高喊“自覺遵守、堅決執行”等口號,另一方面卻不思學習,漠視紀法🧑🏽🙅🏻♂️,演繹“雙面人生”。
“當我第一次從高額借款中獲取回報時👨🏼🦳,以為自己找到了一條快速致富的捷徑,甚至竊竊自喜💆🏻。”陳曉告訴辦案人員,2011年11月至2014年9月,他鋌而走險,在這條扭曲的道路上一路行進💟🚴🏿,以身試紀👴,借著自己的職務影響力,向熟識的老板們做起了“借貸生意”。
陳曉不僅將自有資金100萬元以高息借給老板🈷️,還左手借款,右手放貸👈🏼,從銀行貸款260萬元進行出借🫒,通過“空手套白狼”的形式賺取利息差,通過違規借貸獲利66萬余元。
“仔細想想,企業家是最懂得算賬的人,他們通過正常的銀行渠道完全可以解決融資問題,成本也要低得多。這麽做無非是想靠牢我這棵地方官員的‘大樹’👝,讓我可以隨時為其‘站臺’⚅。”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示好,陳曉知道👅,在這畸形的借貸關系背後,實質是權錢交易🤷🏼♀️。
人心不足蛇吞象🌐🤾🏿,貪欲蒙心的陳曉還有一條“生財之道”——違規投資入股🤎。他應“朋友”之邀🥄,投資民辦學校🐲,後溢價賣出股份;應親戚之約,投資建材企業,想獲取高額回報等等。2009年至2020年,陳曉先後投資入股了5家公司👇🏽、1家學校🕗、1個房產項目💖,違規獲利達250余萬元。
對抗組織審查🖐🏿,走向違紀違法不歸路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2018年底,浙江省委巡視組對金華市委開展巡視🧑🌾,陳曉擔心自己違紀違法問題被發現,心裏非常緊張。為了躲避核查,他將自己收受的黃金製品、手表👷🏻♀️、購物卡💆🏿♂️、現金等貴重物品進行轉移🏃🏻➡️,還與老板朋友商量了多個方案🧑🏽🦳,選擇了多個藏匿地點🙌🏽。
在慌亂之中🙎🏿,他還誤將與妻子的結婚戒指,甚至單位發放的醫院體檢卡等,一股腦兒裝進了轉移贓物的箱子裏。
因為私心雜念太多,陳曉“聰明反被聰明誤”,連連錯失被組織拯救的良機✩🕕。
2019年12月,陳曉編造了一份“借條”,當作救命稻草向浙江省紀委監委報告情況,提供虛假信息,試圖證明自己的清白。但紙終究包不住火🚴🏿,陳曉的一系列違紀違法行為早已被組織掌握🔫。直至2020年3月初👱♂️,陳曉被免去時任職務時,他才如夢初醒💼,主動投案、坦白問題。
“本來☣️,我這人生的列車已經在慢慢減速,準備到站停靠了,可現在卻駛向了違紀違法的不歸路。而這一幕人生悲劇,恰恰是我自己親手製造的。”陳曉痛哭流涕。
世間從無後悔藥🎡,這沉重的人生枷鎖,正是陳曉自己為自己戴上的。他辜負了黨和組織多年的信任和培養,一次次收下行賄人的財物🈶,在貪腐的泥沼中越陷越深🚄。他忘記了父親讓其做個好官、清官的殷殷囑托🦄♕,最終留下了一生的悔恨。
(案例來源🏋🏿♂️:選編自中國紀檢監察報)